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奉为经典 (第3/5页)
看过电影的你,不会立刻就要为实现自己的希望而立下豪言壮语;也不会立刻就为自己的希望梳理出各种不同的规划。而是当将来的某一天,当你想要放弃自己的希望的时候,
有一个声音、有一个画面、有一个故事,都已深深刻进脑海,一点一滴的渗透到灵魂,它来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会儿,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微笑着和我们招手。
这部电影给人的触动真的很大,故事内容简单却又复杂。但给我触动最深的并不是主角安迪,而是一位卑微的老人,布鲁克斯·海特伦。
他在监狱时负责打理里面的图书馆,是里面的老好人。但他在服役50年获得假释出狱后,因习惯监狱里的体制化,无法适应外面的新世界,最终因绝望而自杀。在上吊之前,他用刀在壁橱顶端刻上“BROOKSWASHERE”——老布到此一游。
当看到这一幕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还有什么能比时间的力量还大,如果你一意孤行的去做一件事,时间久了,也许伱就被抛弃了。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希望,信念,二者让人在绝望中生存,在绝望中反击,并在绝望中胜利。此片胜在主题。表达了一种在绝望的环境中不放弃希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并奋起斗争最终战胜绝望取得胜利的中心思想,对观看者影响不可谓不大,此片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经历的风浪越多,看后越能够感同身受,越能够发人深省。很多初出茅庐的小牛犊在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之后看到此片往往能够热泪盈眶。作为电影,它无疑是很成功的。
一部电影要如何才能够被誉为经典?
是少数派认可的艺术巅峰?亦或者是多数派认可的狂欢之作?
这个答案没有标准,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是一部少数派认可的艺术巅峰之作,那么或许是枯燥的,是乏味的,至少在多数人眼里是如此,因为我们的艺术通常都是少数派。
可是这样的电影能被称作经典之作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会被一小部分人认可但是却绝对无法被大多数人称赞。
而《肖申克的救赎》并非如此,它不是那种让人看了懵懂无比的,影片剧情循序渐进,不断重建和假设,有内涵有深度,有寓言性的伏笔和较强的鉴赏空间,依靠肖申克监狱这个小载体,把监狱里的人的不同遭遇以及监狱当权者的黑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上世纪40年代,美利坚正处于战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社会的矛盾也越来严重,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僵化和掌权者的贪婪及政府的无作为,都在腐蚀着这个国家,使人感到绝望和无助。
《肖申克的救赎》用贯穿电影的两大主题“自由”与“希望”救赎了被“制度化”的肖申克监狱所有人,安迪则是上帝的化身,他的到来给瑞德和肖申克监狱所有的人带来希望和自由,即使身陷监狱依然不忘自救与帮助他人。当安迪从淤泥里爬出来仰天长啸的那一刻,安迪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我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经典之作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对人性最基本的思考和认知,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尾符合大众的预期。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止在于美女环绕、特技音效、富商大佬;而是不管多少年重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部电影究竟要表达什么?我认为是在讲诉灵魂的救赎。
有一种对事物坚定不移的观念。“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典狱长诺顿说的这句话把大多犯人的思想禁锢在这高墙内。
正如瑞德说的,“当你进笼,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是认真的,眨眼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的悔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