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朴实无华,却情深意重 (第2/5页)
什么活?修缝纫机的踏板。那个年月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手表,是当时结婚的四大件,又称作三转一响。为什么自己修,一是因为那是服务业不发达,而是因为自己干省钱。电影不看了,就鼓捣一下缝纫机的踏板吧。
所以,这第一小段,就充满了生活气息,男耕女织的传统的华国农村家庭,细碎的琐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就已经是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脑海中依稀能有一个画面,父亲抱着哄睡的女儿,坐在那,母亲在一旁做着针线活,和父亲唠嗑着,缝纫机的踏板坏了,有时间修一修。
歌词里面提到的孩子哭着要吃饼干,很多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饼干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当时饼干的价格是多少呢,在笔者的印象里是7分钱一两,有十二三个。
可是对于只能在土里刨活的农村家庭来说,别说七分钱,一分钱也难到英雄汉呐!
于是拉下脸皮,决定再借点钱。一个“再”说明了借钱不是偶然事件,是个经常性行为。
都说女孩要富养,可是当爹的多么无奈、自责,蹲在池塘边,痛往心里钻,给自己两拳。恨自己无能,连给孩子买一点小小零食都没有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