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零四章 保卫了国,才会有家(大章, (第4/5页)

加入书签

母亲颤抖着抱起了大儿子的骨灰坛,那是她的儿子啊!

“老大,吃......”她不忘记给老大夹菜,就仿佛他还如当初一般,还在。

只是她的颤抖的手和眼角的泪,却告诉所有人,她的心里的悲痛。

家里的其他人包括伍千里,伍万里,伍爸,都在那一刹那顿住了。

“老二,你也吃!”

母亲又给伍千里夹了一筷子菜。

“你在队伍里,给人家弄啥?”老父亲问道。

“当连长!”

“管多少人?”

“一百五十多号人!”

老爹:“哎呦那是大官啊”

说着,他端起了酒杯!

这其实就是很真实的父子相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看到这一幕,却反而心里沉甸甸的。

孩子离家多年、多年音书断绝,父子相知甚少。

朴素的乡下人对外界认知有限,只能通过“管多少人”来判断“是大官”。

“我听下河摊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们分了两亩三分七的地。”伍千里又问道。

提起这个,老父亲老母亲的脸上都多出来的一抹笑容。

“47年我们打蒙阴,看见一出院子硬山搁檩的,有两进院子、“檐下可以住五窝燕子”。咱们家世世代代,在水上漂着,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着十里八乡咋看咱家!”

这一串计量单位,让观众听着都是一愣一愣的,可以说完全没概念。

毕竟我们现在说房子都是几室几厅多少平米,“檐下可以住五窝院子”具体是多大?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满头包,完全懵圈!

但这个“不清楚”反而是对的,反而有了很具体的年代感。

但是不知道“檐下可以住五窝燕子”具体等于几室几厅也没关系,不影响观众去理解那是伍千里口中的美好生活;特别是最后那句“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这十里八乡咋看咱家!”

让人瞬间秒懂。

伍千里无愧于民族、却隐隐忧心有负高堂,是啊,他不止不能在二老面前尽孝,而且和哥哥一起出去,结果却只有他一个人回来。

伍千里把津贴尽数交给母亲,“咱们明年二月二开工,立冬就能完活,等我再回来,给老三,好好说个媳妇!”

然而母亲的关注点却从来都不是在房子,或者给老三说个媳妇等等伍千里描绘的憧憬的来年的美好生活,而是注意到了他说的:“等我再回来!”

“你还要走啊?”

“还要打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