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四十一章 《哪吒闹海》和《魔童降世 (第3/5页)

加入书签

完全不是为了利他,只是为了自我证明,这种自我感动式的拯救,和真正的英雄行为,其实是背道而驰的,从他丝毫不在意敖丙和小女孩的石像会不会被砸坏而用来当武器,也可以看出这点。

第二次陈塘关救人,其实铺垫的也完全不够,影片展现出来的,完全是因为他终于懂了父亲的爱,为了救父母。救百姓,甚至给人的感觉只是好战和顺带,如果不是,应该有心境上的变化才对。

而李靖也是前后矛盾的,一边说我降妖除魔,也是想为儿子多积点德,另外一边又说:如果有一天哪吒为祸,我李靖一定牺牲生命,为大家讨回公道!

另外一边却在哪吒肆意毁城,却毫无责罚,禁闭若儿戏。

太乙真人在哪吒凶性未改时赠混天绫和火尖枪,丝毫不考虑后果。

仿佛只要没杀死人,都不是什么大事。

这一点可以说真的是三观极其不正!

而且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即视感?电影展现出来的李靖夫妇对待哪吒的态度和太乙真人展现出来的对哪吒的态度,如出一撤。

明明做了偌大的错事,如果哪吒不是他们的儿子,徒弟,那么做了这种事情,会只是关禁闭这种儿戏一般的惩罚?

所以,李易总觉得这个剧情真的值得推敲了。

具体怎么改,李易还没去细想!

这也是他没有直接拿出这个剧本给张海洋他们的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