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里昂=游侠? (第4/5页)
这样的杀手作为主角,如果放在眼下的文明社会,那么天然的就是一个非正义人士。
但是如果放在武侠里面,放在武侠江湖里面,那么他的身份,职业,就不存在非正义的说法了。
我们华国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从先秦到民国,悠悠两千余年,有关侠客的传闻史不绝书,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即“侠文化”,其核心是侠客的行侠仗义行为,而侠客情结正是产生侠文化的社会心理基础。
在国人的心目中,侠义精神包括了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生死不惧、大智大勇、一诺千金、不矜其功等多种美德,而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其核心,具有十分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又因为行侠仗义常常与武功高强联系在一起,武功几乎成为实施侠义行为的必要条件,所以,凡以侠义出名者大多拥有高超武功。这就是华国历史上“侠客”的基本内涵。
在封建社会里,所谓为强为恶者,几乎全部来自社会上层,或为贪官污吏,或为豪强劣绅,因此,侠客的剑锋所向。大抵在统治阶层。
物不平则鸣,社会不平是造成“以武犯禁”的根本原因,也是织就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诚如《水浒传》所言:“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尽管统治者曾屡屡加以镇压,但因无法改变“社会不平”的本质,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游侠现象。例如自西汉初年起,豫鲁一带侠客迭出,汉景帝时为了加以裁抑,不仅“尽诛”各地游侠,而且族灭了名气最大的郭解,但是,“自是之后,为侠者极众”,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因此,华国的游侠之风绵绵不绝,大体与封建社会相始终,“以武犯禁”也就成了华国封建社会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现象。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的游侠,并非各个层面上的正义之士,但是这些能被称作侠的人,大抵都有一些令人钦佩的特点。
他们几乎都有拿手绝活,但是却有自己的原则。
他们也杀人,可是在侠客的世界里,那似乎并不算什么,如同里昂!
里昂是杀手,但是他有原则,不杀女人和孩子。
↑返回顶部↑